关于做好十二届市政协第三次会议提案、大会发言、社情民意信息征集工作的通知
附件:
提案线索目录
工业经济
1、推进重要工业、农业产品追溯体系建设
2、继续扶持发展产业经济,深入推进工业立市战略
3、加大引导扶持力度,加快产品产业结构调整进程
4、进一步推进工业企业存量资产盘活力度,促进工业经济振兴发展
5、发挥区位优势,加大市场招商、资源招商、产业招商力度
6、广开就业渠道,促进社会就业、再就业
7、加大政策对接力度,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均衡发展
8、进一步加强企业诚信建设的建议
9、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用工难的对策建议
10、建设地方产品展销中心,促进旅游业发展
11、加快我市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12、产业方向定位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13、提升我市各类创新平台功能和作用
14、园区改革和创新发展
城市交通和物流建设
15、进一步加强电动自行车、三轮车、四轮车(非正规新能源车)和行人交通管理
16、推进铁路建设方面相关问题
17、关于推进新机场建设方面相关问题
18、立足实际,积极稳妥推进物流通道建设进程
19、加快三道关、五林镇城镇公交通车进程,提升城乡居民生活质量
20、加强电动车、电动摩托车牌照监管力度
21、加大治理非法占道问题
22、加大力度解决市区非机动车辆乱停乱放问题
23、加快集疏运体系建设
24、光华街火车站前建设过街通道问题
农林水利
25、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26、加大工作力度,推进农头工尾、粮头食尾建设进程
27、深入实施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土地确权登记制度
28、加快推进农业绿色产业发展,提升乡村振兴功能
城建环保
29、给小区安装太阳能照明灯
30、给老旧小区安装监控摄像头
31、给老旧小区和楼房安装标识
32、给小区配备统一垃圾箱
33、清理江南露天排水沟
34、恢复人民公园西小湖、东大湖整体宏观架构
35、尽快出台《犬类管理条例》
36、冬季公交车安装取暖设施
37、强化小区回迁后的物业管理
38、减少城区柳树、杨树种植数量,净化市区环境
39、加强市政管理
40、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让区划红利惠及五林镇
41、禁止在井盖上铺红纸
42、关于解决广场舞音响扰民问题
43、城乡综合执法体制改革
科教文卫体
44、建议恢复市民节
45、整顿全市中老年保健品市场
46、进一步规范校外补课问题
47、加强学校周边“小饭桌”卫生监管
48、公共卫生服务方面的建议
49、建立地方企业管理人才数据库,促进人才成长交流
50、引导、扶持 和鼓励牡丹江籍学生毕业后回牡就业、创业
51、加强产前、产中、产后社会化、专业化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
52、促进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科技型企业
53、促进教育均衡化,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54、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建设
55、提高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健全卫生服务体系
56、推动健康龙江行动、完善体育设施建设,强化体育公共服务,促进体育与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
57、加强医疗体制改革,提高医疗质量,和谐医患关系
58、开展冬季体育文化活动,培育冰雪运动人才
59、探索加强医疗、科技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建立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的良性运行体系
60、加强场馆建设,建设文化城市
61、关注少数民族的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62、加强宗教工作规章制度建议,注重培养优秀教职人才
63、推动新文创产业创新发展
社会保障
64、加强牡丹江燃气公司售后服务
65、加快大庆路开发建设进程,实现大庆路两侧五千户居民搬迁到曙光新城
66、为空巢老人开办智能手机学习班
67、推广香港为居民普及将多种杂粮做成面包的方法
68、推广电供暖和做好供热服务工作
69、做好少数民族村屯扶贫开发工作
70、积极引导,及时有效地化解少数民族群众在工作、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71、非贫困县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政法统战
72、公安机关如何充分发挥社会义务力量参与社会治理。
73、如何解决好由于警力不足,造成民警加班多、值班多,超负荷工作,身心处于亚健康状态问题
74、建议进一步改善公安辅警人员的待遇。
75、依法规范用警,推行大型活动安保市场化运作,解决非警务活动浪费大量警务资源问题。
76、构筑社会基层遵法守法意识环境,着力解决基层民警执法难、阻力大,执法对象对抗执法等问题。
77、抓紧有关《牡丹江市城乡生态文明建设规范条例及实施细则》的有关地方性立法的准备工作。
78、制定《牡丹江市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战略规划条例》,简称《规划法条例》。
79、建议近期立项着手制定《牡丹江市城乡居民精神文明及道德文化行为规范条例》
80、发挥政府、学校、居委会、街道办事处整体功能,形成合力,共同做好社会维稳工作。
81、加强农村社会治安治理,提高村民安全防范意识。解决部分村民不学法、不懂法,发生矛盾纠纷后不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不善于加强自我安全防范问题。
82、进一步宏扬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优化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环境建设
83、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城市
84、加大少数民族干部选拔、培训、教育力度
85、加强地方党委、政府对宗教工作领导
86、进一步探索完善宗教工作管理机制建设
87、加强宗教团体自身建设,发挥团体整体功能作用
88、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助全市振兴发展
89、进一步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用
90、切实强化监督职能,不断提升正风反腐实效性
91、加强机关党的政治建设
92、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
93、用实功、做实事,克服形式主义和新形式主义
94、坚持不懈抓作风建设,推动诉讼服务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
95、进一步推进全市法院信息化建设,努力实现“全业务网络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为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注入生机活力。
96、认真执行《牡丹江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暂行办法》,确保负责人出庭应诉达到100%,彻底解决群众
“告官不见官”问题,及时妥善化解“官民”矛盾,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97、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大力推进刑事审判的庭审实质化、司法证明实质化、控辩对抗实质化,努力提高刑事审判质量效率。
98、密切配合,依法履职、依法尽责,继续保持对失信被执行人的高压态势,严惩拒执犯罪,巩固“用两到三年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工作成果。
99、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打击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推动平安龙江、平安牡丹江。
100、关于创建“四最”(最平安的开发开放城市;最宽松护融利企环境;最主动的民生民事警务;最担当的忠诚公安队伍)雪城公安的思考
101、推进旅游市场整治,进一步优化旅游环境
102、加强旅游宣传工作,提升影响力
103、加快旅游产品开发建设进程
104、改善牡丹峰景区基础设施
105、取消三道关、牡丹峰自然景区门票收费,开发利用城镇周边自然资源,丰富城市居民业余生活
106、开发建设红色旅游资源
107、开发建设牡丹江东北抗联纪念馆、博物馆
108、保护和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促进旅游业发展
109、深入系统开发建设湖、林、俗、边、雪、特、红等旅游资源,建设北方旅游名城